托尼·斯科特

 别名:Tony Scott,T-Scott,Anthony D. L. Scott  性别:男  地区:其它  身高:  体重:  星座:双子座  血型:未知  生日:1944-06-21  出生地区:英国 英格兰 诺森伯兰郡 北希尔兹

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弟弟,生于英国纽杰斯,上过五年美术系,再进入电影学校读了3年,后来拍30分钟短片,在戛纳电影节得过奖,不久再拍1小时的电视片,该片因映像与音乐组合出色又得奖。他在哥哥的广告制片公司拍摄过不少广告,并获得过戛纳广告影展的金牌和银牌奖。擅长拍摄富有动感的商业片。

有人形容好莱坞商业片像一桶爆米花,可口简单,容易消化,食用者很少出现不适现象。也许很多热爱商业动作片的人打心眼里认为它有点上不了“艺术”台面,但不可否认,爆米花好卖的原因恰恰因为它老少咸宜的娱乐性。看《地铁惊魂》(《The Taking of Pelham 123》),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怎么又来这套老土的地铁绑架案?看完还要再说一句没新意,但跟着电影一边心悬悬一边尖叫的喜感场面与《地铁惊魂》一路飙升的票房还是再次证明,你真的很难找到比爆米花更可爱的娱乐品。

元素元素元素
  假如《地铁惊魂》(《The Taking of Pelham 123》)这种早被好莱坞翻拍熟烂的类型电影不曾入到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的法眼,很难想象是否还会有如此一路飙升的票房。二十多年来,这位导演的名字总是与好莱坞大片、惊险、刺激、商业电影等字眼紧密相连。很多人提到托尼·斯科特时,总要附带性地加上一句——托尼·斯科特是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异形》导演)的弟弟。其实,早在1986年,托尼·斯科特就用那部洋溢着蓝天、飞翔、壮志与梦想的《壮志凌云》(《Top Gun》)将当时还是毛头小子的汤姆·克鲁斯像一枚尖锐的钉子那样狠狠砸进了好莱坞的大门。四年后,托尼·斯科特又用场面劲爆的爱情动作电影《雷霆壮志》(《Days of Thunder》)再次为汤姆·克鲁斯那辆牌照为“超级帅哥”的赛车灌了一桶汽油。尽管舆论认为这些影片的卖座是由于托尼·斯科特对电影商业元素的成功运用,但公平讲,托尼·斯科特那敏锐准确的视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这些前期作品中的锋芒毕露确为影片增色不少。他对色彩对视觉效果的触动有一种独特偏好,喜欢采用滤色镜让天空显得更湛蓝,画面更为澄净。这要归功于托尼·斯科特早年在美术系进修并拍摄过大量广告的经历。虽然托尼·斯科特早年拍摄的短片和广告都在专业领域内有着广泛赞誉,并得过一些专业奖项,但一直到1983年,托尼·斯科特才拍摄出他的第一部电影《血魔》(《The Hunger》)。那时候,这个英国人已经39岁了,用“横空出世”这样的词汇去形容已不太合适,而从托尼·斯科特后来对电影类型的选择上看,他对娱乐性和感官性的重视显然超过对电影奖项的追逐。
  1990年托尼·斯科特与凯文·科斯特纳合作了电影《复仇》(《Revenge》),其中有大量在当时看来很刺激的镜头,人性刻画也比较饱满。次年,斯科特与布鲁斯·威利斯联手拍摄的动作电影《终极尖兵》(《The Last Boy Scout》)像飓风一样横扫了北美票房,火爆的动作场面至今被认为是布鲁斯银幕硬汉形象的一次完美演绎。

好看就是一切
  1993年托尼·斯科特在电影《真实罗曼史》(《True Romance》)中大秀了一场黑色幽默,这部电影获得了不错口碑,尽管在叙事风格上过多凸现着编剧昆汀·塔伦蒂诺的个人烙印,但导演斯科特对层出不迭的暴力场面和紧张气氛的营造显然是如鱼得水。1995年,托尼·斯科特第一次与丹泽尔·华盛顿合作,拍摄了《赤潮风暴》(《Crimson Tide》),这部军事题材的动作片延续了托尼·斯科特擅长的交错而流畅的拍摄方式和热闹紧凑的叙事风格。
  到了1998年的《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斯科特更是将利用快速切换与独特构图角度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对镜头语言的控制转换十分流畅,凌厉而不失层次感。制作人布鲁克海默认为,托尼·斯科特为本片做出的重大贡献并不仅限于作为一名卓越的视觉艺术家,更在于斯科特善于挖掘演员潜力的出色天赋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他总是能从演员身上挖掘到他想要的那部分东西,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托尼·斯科特总能与好莱坞大牌明星之间合作得相得益彰。与他合作次数最多的丹泽尔·华盛顿说,无论在斯科特的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那都是一个“很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2001年的《间谍游戏》(《The Spy Game》)中,斯科特保持了以往的拍摄水准,但就影响来说,似乎还没有他为宝马汽车公司拍摄的那几辑著名的动作广告显得有趣。一贯土小子形象的克里夫·欧文在斯科特的镜头下显示出的成熟酷男魅力,使他赫然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007候选人。

致命的浪漫
  2004年的《怒火救援》(《Man on Fire》)是托尼·斯科特的作品中风格较独特的一部,如果说斯科特前两部作品中那种对镜头感过于细碎的追逐显得有点卖弄,《怒火救援》显然打算以主题而非手法取胜。一个时刻沉浸在噩梦般的往事中不得不以酒精麻痹自己的黑人保镖,一个纯净如天使般的小女孩,一段单纯美好的依恋逐渐修复着他的天堂,绑匪的枪声却是来自地底的召唤之铃,最终他用来自地狱的复仇怒火燃烧了一切。在《怒火救援》里,斯科特的镜头语言依然变幻得美轮美奂,却不再是凛冽的张扬仪式,悲剧感的沉重流滞,黯淡的色彩,挟带着墨西哥的异域风味。
  《多米诺》(《Domino》)依然是一部很酷的动作片,不同的是,斯科特以往电影中总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很硬很辣却铁汉柔情的男人,这次却换成了一个身材火爆的女人。故事根据真人事件改变,讲述名叫多米诺的女孩从模特变成持枪横行的赏金猎人的人生经历。凯拉·奈特利饰演的多米诺,有着故作倔强冷漠的眼神,在斯科特的大量闪回光影和镜头交错中显得叛逆而无辜。
  《时空线索》(《Deja Vu》)中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警探所做的时空旅行显然是一场更为致命的浪漫,制片人杰拉克海默认定,由托尼·斯科特来执导这部充斥着科幻、动作与浪漫元素的电影,无疑将把它塑造成一部刺激惊险的动作大片。就电影本身的表现力来讲,斯科特毫无疑问做到了这点,他用极富层次感的表现手法和镜头语言将这个本有些复杂凌乱的故事呈现得干净而简洁。
  相比之下,2009年的翻拍之作《地铁惊魂》(《The Taking of Pelham 123》)在题材上并不出彩,但1974年的原版《地铁劫案》却给当时的托尼·斯科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年多前被西部片占据的大银幕上,像这类描述现实题材的电影并不多,斯科特认为它的精彩之处是故事发生于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的交通工具上,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和重视,这就是重新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复杂的故事往往会被他讲得很简洁,简单的故事却会被描述得高潮迭起,紧张纷纭。除了好看刺激外,也许你实在无法从中总结出多么深刻的思想或内涵。假如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始终是众人眼里那桶硕大热闹的爆米花,托尼·斯科特则正是那个努力将它爆得更香更劲脆的人。

【6090新视觉影院】m.yzsysp.cn天天搜集分享全网最新无删减好看的电影,2023最新热播vip电视连续剧免费看,热门综艺娱乐节目、经典动漫,成全动漫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等高清完整版视频资源,看视频,上6090新视觉影院就够了(PC网页端与手机同步,高清免费不卡顿)

顶部